hse管理提升咨询
hse管理提升咨询
1.项目需求理解和响应
1.1 项目背景
2021年9月新《安全生产法》实施,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被写入新《安全生产法》,为了更好的“识别风险、控制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这一双重预防机制的核心深入各厂区并得一落实,从而起到遏制事故的目的,集团结合厂区实际制定进行计划,鉴于厂区较多故采取示范带动的方式,通过建设示范厂区的过程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以此再推荐其它厂区的建设。现在建设双重防御机制试点厂区,以点带面带动其它厂区观摩学习,和建设过程中辅导机构帮带,整体带动各厂区的建设,最终实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目前企业中国在安全管理上处于发展提升阶段,还没有系统性的进行管理,迫切需要专业公司的力量进行辅导和指导,公司安全管理上处于发展提升阶段,还没有系统性的进行管理,迫切需要专业公司的力量进行辅导和指导,基于此,深圳市寓图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寓图”)认为本次服务主要预期:
现场风险管控水平提升(双重预防机制),包括风险辨识培训、明确风险管控标准、隐患排查等,同时编制相应的管理程序或制度,为现场风险管控提供长效机制,包括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激励机制等。
安全管理体系优化:安全管理体系调研、安全管理制度优化、履职能力分析、培训教育与指导等
应急预案编制:应急资源调查、专项应急预案和综合应急预案、现场处置,应急预案评审和备案。
鉴于以上,深圳寓图特别编制了本方案。
1.2 服务内容
本项目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项目 | 方法 | 成果 |
前期准备 | 收集(项目启动前2周)企业现有管理体系文件、记录以及相应法律法规和近期事故案例,对标行业最佳实践,编制和细化调研方案。 | 调研方案和实施计划 |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 重点关注现场风险的梳理和管控,通过培训、制度建设等提升现场安全风险管控水平 |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
安全管理体系优化 | 重点是制度梳理和落地,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的梳理、各级员工履职能力分析、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度手册的编制;培训教育与指导等 | 体系手册 |
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和备案 | 重点是专项应急预案和综合应急预案、现场处置,应急预案评审和备案 | 备案凭证 |
1.3 服务周期
以上1.2服务内容的服务周期为6个月。
2.方案建设
2.1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工作内容 | 说明 |
2.1.1指导成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组织机构 | |
指导成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 1)以正式文件明确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组织机构,组织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企业机制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 2)以正式文件(可与成立组织机构文件合并下发)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应履行的职责。 |
2.1.2 指导编制双重预防机制制度文件 | |
指导相关制度的梳理、完善与优化 | 指导重点梳理以下制度: 1)危险源辨识、风险分级管控的管理制度; 2)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制度; 3)事故管理制度; 4)奖惩管理制度; 注:具体需要修订哪些制度将基于对公司已有制度的评估、与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讨论共同确定。 |
2.1.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培训 | |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培训 | 1)培训对象:参与风险评估的人员,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和基地业务管理人员。 2)培训内容 Ø危险源及相关概念;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的正确描述;危险源与隐患的关系 Ø什么是风险 Ø为什么要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对于做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Ø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公司危险源辨识单元的划分;风险点的确定。 Ø风险分级的标准、风险管控的层级等 3)培训目标 Ø准确的掌握危险源的概念、分类,正确的区分危险源与危害因素、隐患、事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Ø全面系统的掌握危险源辨识的工作方法;以“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综合管理”四大门类为基础,教会员工正确划分危险源的辨识单元;充分识别岗位危险源,及时消除一些安全事故隐患,对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安全隐患也能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解决,提高了主动防范的能力。 Ø掌握风险评估方法,能够采用公司的风险评估分级标准对所辨识的危害进行评估分级,确定主要安全风险;能够说明什么是风险控制的最低合理可行原则,并采用本原则建立、完善公司的危害控制标准。 |
2.1.4 指导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 |
指导公司所有岗位、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区域场所等风险点识别划分,确定风险点清单。 | 1)对公司整个生产系统进行系统划分的过程。划分风险点是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全覆盖、无遗漏)。风险点划分原则: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按照上述原则,以生产系统为单元,按照工艺流程顺序,从而进行风险点划分。 2)风险点的划分工作全部完成后,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进行讨论,企业分管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班组长、岗位人员参加,根据岗位分工的特点,对风险点名称、覆盖范围、划分的合理性、全面性等内容进行讨论,最终确定风险点的最终划分。 |
指导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编制安全风险清单 | 1)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活动,本项工作将在寓图安全咨询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企业安全和业务管理人员参与。 2)通过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明确本公司各风险点都有哪些危害(可能导致伤害的根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如何预防,以及有何补救措施,并明确采取哪些预防性措施及补救措施才可以将风险控制至可接受的程度。 3)本项工作将包括小组讨论及现场确认。 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工作将以扫描方式覆盖公司的所有的设备设施、作业流程、作业活动和场所。 5)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按照拟定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风险分级,同时对风险点进行风险分级。 6)本项工作完成后,将编制本公司的安全风险清单。 |
指导制定风险管控标准 | 1)寓图安全咨询师将为所识别的风险点、危险源,依据国家、行业相关安全标准、规范及行业良好作业实践,结合公司具体情况配置管控标准。 2)需要与所选管理人员,特别是现场管理人员确认所配置的管控标准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需要得到管控标准实施人员认可与接受。 3)风险管控标准须符合最低合理可行原则(ALARP)。 |
指导各风险点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 1)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绘制公司各风险点“风险四色分布地图”。 |
指导编制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和岗位应急处置卡 | 1)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告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2)编制岗位应急处置卡,应急处置卡里有明确的岗位相关风险、所对应的控制措施及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处置流程。 |
2.1.5 隐患排查治理 | |
指导制定各作业点隐患清单 | 1)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编制各部门、岗位隐患排查检查表。 2)指导公司定期对各区域、岗位、作业活动进行隐患排查,并指导建立隐患排查及治理登记台账。 |
较大风险(包括遵法合规)及时投入和整改 | 3)根据诊断过程中发现的较大及以上隐患和过往事故暴露出的薄弱点,以及风险辨识过程中发现的不足,针对性的对专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例如研究可靠、有效的工器具管理方案,开展工器具风险辨识和管控标准制定,增加相应投入改善现有工器具状况,将工器具的检查纳入隐患排查范围内。 |
2.1.6 关键岗位风险管控能力评估 | |
风险管控能力评估 | 1)管理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的风险辨识和管控能力缺乏是企业安全管理制度难以有效落地的一个重要阻碍。关键岗位包括企业管理层、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基层管理人员。 2)寓图专家与企业共同组成评审组,对每一个关键岗位人员的风险辨识方法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3)风险辨识和管控能力,不仅要参加培训和练习,更要能够讲到位,并通过导演拍摄短视频方式进行知识转移。 |
2.2安全管理体系优化
工作内容 | 说明 |
2.2.1安全管理现状调研和评估 | |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调研 | 1)依GB/T 3300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为基础、参考《ISO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借鉴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本企业的业态风险特点和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情况评估企业目前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完整性和成熟度; 2)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研读现有体系文件、近三年的事故事件报告和分析、近2年公司年度安全工作计划、近两年内外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报告等资料。 |
安全管理体系适宜性和有效性调研 | 1)关键管理人员访谈; 2)关键作业管理情况; 3)现场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况; 4)安全关键设备的管理状况; 5)双重预防机制在基层的落地情况。 |
2.2.2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和优化 | |
识别关键风险和关键作业 | 1)识别关键风险; 2)识别关键作业; 3)确定关键管理流程。 |
完善和优化安全管控框架和制度 | 1)依据GB/T33000安全生产标准化的8大要素的要求完善体系框架; 2)依据关键风险、双重预防机制、关键作业等安全管理核心重新梳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3)完善和优化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
2.2.3安全管理体系宣贯 | |
安全管理体系宣贯培训 | 1)依据优化和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员工实施宣贯培训(2天) |
安全管理体系优化核心工作:识别关键风险和关键作业,安全和优化安全管控框架和制度,安全管理流程制度再造。
2.3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和备案
工作内容 | 说明 |
2.3.1应急管理现状调研 | |
应急管理体系 | 1)现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包括:《应急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建设情况 |
应急资源调研 | 1)内外部应急物资状况; 2)内外部应急专家情况; 3)内外部应急机构和合作机构(如有); |
2.3.2应急预案完善和优化 | |
《应急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完善和优化 | 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和优化依据: 1)风险辨识结果; 2)《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0)本行业有关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
2.3.3应急预案专家评审 | |
应急预案专家评审 | 1)对修订和优化的《应急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组织专家评审并出具专家评审建议。 |
根据专家评审建议修改预案 | 根据专家评审建议对《预案》做出修改 |
《预案》签字和发布 | 1)《预案》需要公司最高管理层签字并正式发布; |
《预案》宣贯和培训 | 1)《预案》内部宣贯 (1天) |
2.3.4预案主管部门备案 | |
《预案》主管部门备案 | 1)协助企业做好要政府主管部门《预案》备案工作。 |
应急管理《应急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完善和优化,应急预案专家评审,应急预案专家评审。
3、方案实施路线图
实施方案 | ||||||||||||||||||||||||
线路图 | 1周 | 2周 | 3周 | 4周 | 5周 | 6周 | 7周 | 8周 | 9周 | 10周 | 11周 | 12周 | 13周 | 14周 | 15周 | 16周 | 17周 | 18周 | 19周 | 20周 | 21周 | 22周 | 23周 | 24周 |
周 | ||||||||||||||||||||||||
项目调研和启动会 | ||||||||||||||||||||||||
风险辨识方法培训和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指定 | ||||||||||||||||||||||||
隐患排查清单、激励机制设定 | ||||||||||||||||||||||||
较大风险整改 | ||||||||||||||||||||||||
识别关键风险和关键作业 | ||||||||||||||||||||||||
完善和优化安全管控框架和制度 | ||||||||||||||||||||||||
编制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 ||||||||||||||||||||||||
编制企业专项应急预案 | ||||||||||||||||||||||||
编制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预案、预案宣贯 | ||||||||||||||||||||||||
项目验收 |
本服务方案包含三个部门咨询: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安全管理系统优化、应急管理咨询。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重点关注现场风险的梳理和管控,通过培训、制度建设等提升现场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安全管理体系优化,重点是制度梳理和落地,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的梳理、各级员工履职能力分析、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度手册的编制、培训教育与指导等;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和备案,重点是专项应急预案和综合应急预案、现场处置,应急预案评审和备案。